香港.城市養蜂.200 計劃

hk

城市養蜂:    

新年伊始, 自2020年2月,我們推動「香港.城市養蜂.200」計劃,凡在香港原蜜購買一樽 500 gram 蜂蜜, 其中的$10會捐出投入這個計劃。

集齊200個捐款者,我們會捐出一個「獨居蜂屋」(Bee Hotel) 給香港的一間學校。「獨居蜂屋」由本地木工師傳設計和製作。透過此計劃,學生能夠在學校近距離觀察獨居蜂的生態,成為觀察昆蟲生態的最佳地點。

獨居蜂屋讓獨居蜂鑽入竹筒內或孔隙內,築巢、產卵繁衍下一代,功能有「人工育嬰室」,例如泥壺蜂補捉到毛毛蟲後,會把蟲帶進巢穴內,並在蟲身上產卵、孵育下一代。

 

理念:        

令更多香港學生認識獨居蜂的種類,瞭解蜂和自然界之間的關係。明白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昆蟲之一,卻面臨數量下降的嚴峻,影響生態平衡。

由於獨居蜂天性羞澀,攻擊性低,絕對是生態觀察的好方法。

 

甚麼是獨居蜂

土蜂獨居蜂有幾項特性:

  1. 每隻獨居蜂雌蜂都可交尾產生後代
  2. 每隻雌蜂都自尾築巢與覓食
  3. 有七成都雄地底挖洞居住、不群居,不釀蜜,也無蜂后與工蜂的分級、無法泌蠟築巢
  4. 採用不同材料建築巢房
  5. 直接吸食花蜜,並花費大量時間採集花粉,並將它與花蜜混合以當作幼蟲蜂糧
  6. 授粉效率高於蜜蜂:一隻紅色壁蜂(Osmia bicornis)約可抵120隻蜜蜂
  7. 由於牠無花粉籃構造,意味著每次訪花採粉時,牠所丟失於空中的花粉粒數量遠大於蜜蜂,因而促成更佳的植物授粉率
  8. 一但產卵且提供所需糧食,雌蜂不再回頭照顧後代
  9. 不具攻擊性,除非抓牠,否則不會蟄人。

(品蜜, Jason Liu)

 

蜂居蜂的種類

一般人比較熟悉的蜜蜂是群居性的社會性昆蟲,然而世界產約九成的蜂類都屬獨居蜂,如切葉蜂、壁蜂、木蜂、蘆蜂與隧蜂等等。

  • 紅色壁蜂 (Red mason bee, Osmia bicornis/ rufa) – 紅色/金黃色的毛髮,雌蜂的頭上有小角,使用泥蓋築管狀巢

  • 切葉蜂(Leaf cutter bee, Megachile willughbiella) – 寬闊的頭部,用於切割葉子的大下頜骨和上翹的腹部,用葉子築巢

切葉蜂

  • 袖黄斑蜂 (Wool carder bee, Anthidium manicatum) – 扁平腹部上有黃黑間紋,植物的茸毛築巢

獨居蜂對生態的重要性

不同於蜜蜂的後腳有儲存花粉的功能,獨居蜂全身都是絨毛,覓食時全身都會沾到花粉,沒有辦法很有效地把花粉黏在腳上,因此不會儲存花蜜,也就是為何獨居蜂數量多於蜜蜂卻少為人知。獨居蜂的體型較小,能觸及小型花朵,也會訪單獨的花,飛行範圍比蜜蜂更為寬闊,身上掉落的花粉四處散佈,授粉能力比蜜蜂更強,這種現象被專家稱為「pollen shower」。

需要兩至三箱、約五到六萬隻蜜蜂可完成授粉的果園,同樣的工作量只需三、四百隻獨居蜂就可達標。且獨居蜂比較「害羞」,為生存遇人通常會先逃跑,不像社會性的蜂有領域性,比較會「出手攻擊」,因此獨居蜂的存在對人類來說相對友善。

其他的蜂類都是重要的授粉昆蟲,而牠們的居住方式跟蜜蜂大不相同

牠們是授粉尖兵,比蜜蜂的授粉能力還要強,是維護地球生態的重要角色。

 

蜂旅館的用途

當獨居蜂找到一個合適的蜂旅館時,她將為她的第一個蜂孩兒收集花粉與花蜜並粘在一起成球狀,讓每個幼蟲吃,直到它發育成成年蜜蜂。

每隻雌蜂在她的生命周期會產下20至30個卵。她把花粉球放在蜂旅館的管內,在花粉球上點蛋。她亦會為幼蟲留下空間,讓其在此空間內成長為成年蜜蜂。在一條管道內,她將每個幼蟲之間建造了一道又一道的牆壁,並重複這個過程,直到整個管子被填滿。最後,在管道入口處留出一道空間,其用葉和泥土封閉它。然後在蜂旅館的另一條管道內重覆同樣動作。

雌蜂能決定產下的卵是雄性或雌性。雄性蜂成長周期較短,會比雌性早幾週出現,所以點蛋時雌性蜂會在管內,而雄性蜂則會在管外。

獨居蜂出生頭幾個月月,會在巢中生長。然後,他們在冬天形成繭(或蛹)。她們會在春季或初夏時分成年。一旦成年蜜蜂交配,雌性蜂將會尋找合適的巢,週而復始。